世界自然基金会(WWF)的熊猫Logo设计,堪称经典之作,虽不至于令人惊艳,但其出色之处却不容忽视:

这份优秀并非仅仅源于中国人对熊猫的特殊情感,而是可以从Logo的演变历史中窥见一二:

自1961年首个版本起,熊猫便是这一Logo的核心元素。然而,在1986年版之前,熊猫的形象略显生硬,过于具象化,更像是动物园中熊猫馆的指示牌。

然而,1986年版的Logo设计却迈上了新台阶。与之前版本相比,它更为抽象,但并未过度,仍保留了鲜明的熊猫特征。

整体图形更为简洁,辨识度大幅提升。熊猫的体态、线条过渡,以及巧妙的留白处理都堪称完美。尤其是熊猫的一只耳朵,看似「悬空」,却通过线条的巧妙引导,使人自然脑补出完整的形象。

与1986年版相比,2000年的版本在图形上并无大改动,但WWF字体的重新设计却使其与图形的圆润风格更为和谐统一。

此版本一直沿用至今,证明了其设计的经典与持久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这个Logo中的熊猫并非凭空创造,而是有真实原型的。她名叫「姬姬」,出生于1954年,于1972年离世。作为我国首批作为「和平使者」送往国外的大熊猫之一,姬姬曾在多个国外动物园生活,经历丰富多彩。

最早的WWF Logo草图便是以姬姬的体态为灵感绘制而成:

她不仅是这一系列Logo的起点:

最后,让我们一同欣赏几张姬姬生前的珍贵照片:

同时,也推荐大家阅读我近期的新回答,期待与您的交流与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