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年前,国内象棋专业媒体欣欣向荣,生机勃勃,诸如《象棋月刊》、《象棋研究》、《上海象棋》、《北方棋艺》、《棋友》、《鹿城棋苑》,还有《新民晚报》、《羊城晚报》等名家专栏不胜枚举,进入新世纪,尤其是2010年之后,象棋专业媒体开始逐渐式微,一批网络媒体开始崭露头角,但没有坚持多久,广东象棋网与北方棋艺、秋雨夜象棋网、中国象棋大师网、湖北泓弈象棋网等一众专业媒体,如今已油尽灯枯,消失在棋迷视野。

时间转到2023年,中象协已成立60多年,象棋的专业媒体已如阳光下的巨冰,化为乌有,彻底为零。

广东象棋网,转手倒卖给中体明星,改为中体象棋网,无人打理,如今一片荒芜,野草丛生,棋艺杂志宣布停刊,最后一块纸质媒体寿终就寝。

拨开浓雾,我们似乎还能看到一丝光亮,那就是东萍象棋网,陈广守在葫芦岛几十年如一日,孤独如骨,一个人守一个孤岛,成为风中之烛,随时都有熄灭的可能。

这是中国象棋新闻传播的至暗时刻,亘古未有,闻所未闻。

反观围棋专业媒体,天元围棋、弈城围棋、弈客围棋、新浪围棋、围棋天地,纸质、网络媒体立体组合,丰富多样,百花齐放,一片繁荣,几十年来都如此,未曾熄灭。

同样的棋类竞技项目,同样的中华传统文化,专业媒体建设到底为何差距如此之大,要知道象棋受众是围棋受众的十倍之多,握有这么好的牌,为什么打成烂摊子?媒体自身经营与管理肯定是一大原因,但作为媒体服务主体官方机构中国象棋协会,新闻意识、传播理念、媒介素养肯定是决定性因素。

近十年来流行视频直播,以至于亿万棋迷也跟着认为,视频直播就是新闻传播。这种狭隘的理解让新闻传播被视频直播全面碾压,直至被全部阉割,大赛没有一家专业媒体,成为常态,时至今日,虱子多了不痒痒,管理机构似乎已完全忘记了专业媒体这个概念。

专业媒体存在意义是什么?专业媒体不仅及时传播象棋界的名人、名赛、名局,还会为项目保驾护航,为项目危机公关,占据舆论制高点,让项目免受口水之灾。

眼下的录音门、举报门的舆论海啸冲击下,专业媒体的缺席,专业媒体的失位,让官方管理机构完全暴露在舆论攻击射程范围内,且丝毫保护防卫设备都没有,完全裸奔,将专业媒体建设为零的恶果放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。

打天下,枪杆子重要,笔杆子同样重要,毛主席的话,忘记了吗?